码头吊机保养时存在不少常见问题,涵盖检查、润滑、部件更换等多个方面,以下是具体介绍:
检查环节不***
忽视隐蔽部位检查:在保养时,工作人员常只关注码头吊机的外观和易见部位,而忽视一些隐蔽部位,如滑轮组内部、钢丝绳与卷筒的连接处等。这些地方若存在磨损、裂纹等问题未被及时发现,可能会引发严重故障。
检测工具使用不当:部分保养人员未使用专业、准确的检测工具,或对检测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不正确,如使用精度不够的量具测量关键部件尺寸,导致无法准确判断部件的磨损程度和是否符合标准,影响对设备状况的准确评估。
润滑工作不到位
润滑脂选择错误:不同的码头吊机部件对润滑脂的性能要求不同,如高温、高速运转的部位需要耐高温、高粘度的润滑脂。若选择的润滑脂不符合要求,会导致润滑效果不佳,加速部件磨损。
润滑周期不合理:一些保养人员没有根据吊机的实际使用频率和工作环境来合理制定润滑周期。过于频繁的润滑会造成油脂浪费,还可能污染设备;而润滑周期过长,则会使部件在缺油状态下运行,增加磨损。
部件更换不及时
易损件评估不准确:像钢丝绳、刹车片等易损件,在保养时需要准确评估其磨损程度和剩余使用寿命。但有时保养人员经验不足或缺乏专业知识,不能准确判断易损件是否需要更换,导致部件过度磨损甚至失效,影响吊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库存管理问题:当确定需要更换部件时,可能会因部件库存不足或型号不匹配而无法及时更换,导致吊机停机时间延长,影响码头的正常作业。
电气系统维护问题
电气元件老化检测不足:码头吊机的电气系统中,接触器、继电器等电气元件长期使用后会出现老化、接触不良等问题。保养时若未对这些元件进行***检测和维护,可能会引发电气故障,导致吊机运行异常。
线路检查不细致:吊机的电气线路复杂,长期使用可能会出现线路磨损、老化、短路等问题。保养人员在检查线路时,若不够细致,未能及时发现这些隐患,可能会引发电气火灾或其他安全事故。
安全装置维护疏忽
限位开关调试不当:码头吊机的限位开关用于限制吊臂的行程和起升高度等,确保吊机在安全范围内运行。在保养时,若未对限位开关进行准确调试和校验,可能会导致限位开关失效,使吊机超出安全范围运行,引发安全事故。
制动装置检查不严格:制动装置是吊机安全运行的关键部件,保养时需要对其进行严格检查和维护,包括刹车片的磨损情况、制动弹簧的弹性等。若检查不严格,制动装置存在故障未被发现,在吊机运行时可能无法及时制动,造成重物坠落等严重事故。